作者:李小花 审核:陈业林 编辑:李小花 来源:宣传统战部
怕得尘肺病,怕环境污染,怕粉尘爆炸……曾几何时,人工抛磨的弊端让不少从业者望而却步,整个行业深受其困。如今,有了学校参与研发的智能抛磨机器人,行业生产力大幅提升。
这台智能抛磨机器人,是学校联合省内有关单位建设的“机器人智能打磨抛光关键技术及装备研发与应用”项目的研究成果,该成果近日获得2022年度广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省机械行业科学技术一等奖。学校机器人学院博士、主持工作的副院长吴立华是该成果的第二完成人。
作为技术能手:刻苦钻研,业精技强
“机器抛磨其实早就存在,但是轨迹规划失速、力位控制失准、工艺匹配失衡等共性技术瓶颈迟迟无法突破,只能依赖于人工抛磨。”吴立华介绍道,项目立项建设以来,团队聚焦问题,迎难而上,努力攻坚,终于取得突破。
只需将打磨抛光参数输入系统,机器人就开始智能化加工,实现自动装夹、视觉识别、自动编程、精准检测,磨抛作业全程由机器人完成,并且实现粉尘集中回收。这一成果可在3C电子、压铸五金、卫浴陶瓷等行业广泛应用。
这看起来轻松的操作,却是整个研发团队历经6年多的理论技术沉淀和关键技术研发,下沉企业进行成千上万次实验的成果。
改造后的机器人打磨作业更加环保
项目研究必须能解决实际问题才有意义。“面对一线师傅反映的实操难题,团队究竟具体经过了多少次反复试验,我已经记不清了。” 吴立华回忆说,没有参考资料,研发团队就自己研究、反复探索解决……有时难免碰得“灰头土脸”,但大家都不气馁、越战越勇。
吴立华在进行打磨实验
正是凭借着这种勇攀高峰的韧性和集智攻关的协同精神,项目研发成果实现历史性突破:获授权发明专利30项、软件著作权23项,行业产业标准2项、高新技术产品4件,发表学术论文25篇。项目成果累计完成超过1000套机器人打磨工作站及智能生产线典型应用,近三年新增销售额42.7亿元,经济和社会效益显著。
吴立华认为,教学没有科研做底蕴,就是一种没有观点的教育。他不仅自身努力开展科研,还联合一流高校、行业企业、科研院所组建了一支产业导师团队,首获广东省2022年职业院校产业导师团队建设立项。
作为学院负责人:勇担重任,改革创新
如今,校外同行来校参观交流,都必到机器人学院智能制造示范基地观摩学习,纷纷赞叹不已。每一次客人来访都是吴立华陪同讲解,因为机器人学院从小到大、从弱到强,其间的艰辛、其间的苦楚,没有人比吴立华更为熟悉,没有人比吴立华体会得更加真切。
2016年,基于学校学科专业整合优化需要,学校决定与巨轮智能装备股份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机器人产业学院,实行混合所有制办学。这是学校成立的首个产业学院,时间紧、任务重,也没有过往经验可参考,但吴立华没有犹豫和退缩,毅然担起了重任。
“筹建混合所有制办学的产业学院无论是对学校还是对我本人来说都是全新领域,但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只要组织有需要,我一定竭尽全力。”吴立华如是说。
为了保证按计划招生开学,吴立华不敢有懈怠,冲在第一线,在筹建的9个月时间里主持召开筹备会20多场,调研企业和科研院所50多家,努力找准学院定位和办学方向,各种协议反复推敲,极力汇聚各方面资源。
据筹建办团队成员回忆,有一次去佛山参加调研会,吴立华出门时头一阵眩晕,但只休息了一会就坚持出发了。后来,吴立华经常性地头痛,但他都只是习惯性地用手敲打敲打,缓解后又继续投入到工作中。他工作模式一直都是“5+2”“白+黑”,孩子经常开玩笑说家里对他来说就是酒店。团队成员都为他的精神所感染,克服种种困难,全身心投入工作。
吴立华假期带领团队赴企业调研
学院成立6年多来,教师团队从4人到26人,招生专业从1个到4个,在校生人数从166人到1657人。学院创新产教全方位深度融合办学模式,实施课程模块化、教学项目化、师资工程化、实施生产化“四化”教学改革模式,近年来取得多项突破性成果。获广东省首批职业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广东省智能制造公共技术支撑平台;成为国家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院校,连续2年获批教育厅产教融合创新平台;产教融合成果入选全国职业教育创新改革发展成果展,广东省职业教育“十三五”产教融合优秀案例,连续2年在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展示等。
作为教师:躬耕不辍,诲人不倦
谈到吴立华,熟悉的人对他的第一印象就是“拼”。被问及为什么要这么拼,吴立华总说:“重任在肩,怠慢不得。”
有位就要有为,有职就要尽责。学院成立之初,师资配备还没有完全到位,吴立华不仅身兼学院党务和行政工作,还承担着专任教师的工作量。作为教师,他在打理学院工作之余,拖着疲惫的身体,迅速转换角色,认真备好每门课、认真上好每节课,回答学生课后提问也是耐心细致。
“吴立华老师每堂课都准备得很充分、讲得非常精彩,旺盛精力和敬业精神让人敬佩。”开展教学评价时,机器人学院学生无不竖起大拇指。
吴立华给学生讲解机器人编程
在吴立华的带领下,学院人才培养质量显著提高。学生获广东省第十三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大赛特等奖等多个奖项,毕业生毕业去向落实率连续三年名列前茅,专业匹配度98%以上,学生实践团队入选“国家重点团队”“省级重点团队”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省级优秀示范项目等。每每想到此,吴立华脸上总洋溢出幸福的笑容。